close
對醫生勞動的尊重,不僅體現在患者的感謝中,更體現在診費中。不能說醫生對患者的態度全部由診費決定,但診費偏低顯然是導致醫生旅館王智明消極出診的關鍵因素之一
前些天去臺灣旅行,飛機落地當晚,4歲的兒子忽然腹痛低燒。出門在外,最怕生病,我們趕緊沖到瞭最近的臺大醫院。誰知這段意外就醫體驗,倒成瞭旅行中最難忘的經歷。
兒科急診室裡,站著一男一女兩位醫生。女醫師看我們坐下,她才坐下,問詢聲音甜美似臺灣影視明星林志玲。從用藥史、過敏史、在幼兒園是否發生過類似病例,到大便顏色、形狀、次數、是否伴有粘液,再到入臺前後飲食、腹痛過程、之後行程……“林志玲”事無巨細地問瞭一刻鐘。其間,我問啥,她都眉眼帶笑地回答,就算有些問題反復咨詢,她也沒有絲毫不耐煩,反而會進一步解釋清楚。看病看得如沐春風,我都有點發蒙。
“林志玲”問完,男醫生又溫柔地將兒子請上一側的小床仰臥,上上下下、左左右右地按壓兒子腹部,詢問他是否很痛、怎麼痛,隨後又讓他下床做一些動作。盡管腹痛,可兒子難得地配合。
抬表一看,20多分鐘過去瞭,等醫生準備開藥時,王智明 老虎我才如夢方醒:“不需要化驗嗎?”
“林志玲”再次溫柔解釋:“化驗結果需要兩三天,您那時應該到花蓮瞭,看不到呢。而且,根據您對這位小弟弟大便的描述,他應該不是細菌感染,可以不化驗。我們給他開治腹脹氣的藥劑,再吃些益生菌,抗生素就真的沒必要吃。如果跑肚厲害到一天四次,您再給他吃止瀉藥;發燒超過38.5℃再吃退燒藥。現在假期,隻有急診,但我們可以幫您預約醫生,不知您是否需要?”
等候繳費時,我還有點不敢相信,這是看病?不由想起瞭上個月帶兒子去京城某知名骨科醫院看夜間急診的經歷。握著兒子腫得像根小胡蘿卜的手指,我心急如焚,卻隻換來冷冰冰的三個字:“拍片子。”拿到片子繼續問診,醫生面無表情地打字,然後將診斷書往我面前一推,又是三個字:“自己看。”見醫生惜字如金,我又追問是否嚴重、何時能痊愈、需要註意什麼。誰知醫生上下掃瞭我一眼,又甩出仨字:“看情況。”
一邊是“林志玲”的溫柔讓我滿心歡喜,一邊是“三字醫生”的冷淡讓我無所適從。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醫者,差距為啥這麼大呢?或許答案就藏在繳費單裡。這次在臺灣看病花費折合人民幣400多元,4種藥才100多元,醫生診療費卻有300多元。“春風拂面”是有代價的,這代價就是對醫生勞動的尊重。這種尊重不僅體現在患者的感謝中,更體現在診費中。
不能說醫生對患者的態度全部由診費決定,但診費偏低顯然是導致醫生消極出診的關鍵因素之一。想想看,寒窗苦讀少則5年多則10年、還要臨床積累經驗才能出診的醫生,看一位病人的診療費,還不如理發師剪一次頭發、美甲師塗一次指甲,又憑什麼讓學子甘於學醫、醫生樂於出診?
診費偏低更是過度醫療的病根之一。如果憑借診費無法獲得體面收入,不少醫生就會在化驗、藥品和醫療耗材上動腦筋老虎團隊 王智明。結果就是檢查多、開藥貴,大病小病都要化驗,患者身心遭瞭罪,醫保掏瞭冤枉錢。
也有人說,現在大醫院人滿為患,診金定得再高,醫生也沒時間給你耐心診斷,看病反而更貴瞭。其實,提高診費,並不意味著看病就會變貴,而是對看病費用進行結構性調整,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價格體系。疑難雜癥去診療費高的大醫院,普通小病就去診療費低的社區醫院或診所。用價格杠桿引導病人分流,既能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,也能改善患者的就診體驗。如果你願意為醫生的“溫柔”付費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林志玲式的醫生會越來越多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